国内首份针对胚胎植入前遗传筛查质量控制技术评价指南发布
2017年3月15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官网发布了《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的质量控制技术评价指南(高通量测序法)》(以下简称《指南》), 旨在规范申请人在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高通量测序法)的产品设计开发、性能评价的诊断试剂技术指标和要求,并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胚胎植入前遗传筛查(PGS)是在现有辅助生殖技术基础上对植入的胚胎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以及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检测,以选择染色体正常的胚胎进行植入,从而提高辅助生殖的成功率。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PGS的临床需求和市场需求不断扩张。目前,国家已经正式将PGS归为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产业轨道正在逐步形成。中检院发布的《指南》是一份对企业研发、质检和产品应用相关质量控制和分析的指导性文件,对整个产业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积极推动了PGS技术的普及,对全面二孩的实施以及健康生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也是国内首份针对PGS的质量控制技术评价指南,不过仅作为技术指导性文件使用,需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指南》内容涵盖适用范围、诊断试剂的设计开发要求、诊断试剂设计开发流程的质量控制要求、诊断试剂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等。
《指南》所述的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是指采用胚胎细胞进行的低深度全基因组的高通量测序法,通过对获取的单个或有限的胚胎细胞的全基因组扩增产物进行全基因组高通量大规模并行基因组测序的试剂盒,并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进行统计学信息分析,从而判断胚胎的染色体是否为非整倍体,或是否含有拷贝数变异的片段。《指南》并不完全适用于高深度的目标片段测序法、SNP 突变测序法和 STR 位点测序法等其他高通量测序法。和本指南不相适应的其他高通量测序法,可以参照本指南的性能评价、质量控制的要求,并通过企业参考品,证明和本指南的要求具有实质等效性。
本指南所述试剂盒涵盖的试验流程为从胚胎细胞到 DNA 文库的构建,应该和相应的测序平台以及其相应的通用试剂和耗材联合使用,方能达到检测的预期目的。除了测序平台的控制检测软件以外,还应当开发和本指南所述的试剂盒预期目标联合使用的软件,作为一个整体和系统来实现检测目的。
《指南》指出,体外诊断试剂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同厂家同类产品检验结果的一致性是产品质量的重要议题。产品的质量评价一般要考虑与产品性能密切相关的准确度、特异性、重复性等指标。
来源:生物探索
国外资讯
1. 近日,谷歌子公司Verily宣布,开启一项为期4年、万人参与的“基线计划”(Baseline Project)项目,利用各种健康新工具收集10000名志愿者的健康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迈出绘制“人体健康地图”第一步。“基线计划”团队希望,通过连续4年跟踪观察志愿者们的基因和微生物群,监控他们的睡眠、体育锻炼及整体精神状态,找到提前预测癌症和心脏病等疾病的线索。
2. 日前,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传来喜讯: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袁均瑛教授成功当选科学院院士。在本次新增的84名院士中,袁均瑛教授是唯一的一名华人。这也是她在2007年当选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后斩获的又一殊荣。
3. 2017年4月27日,作为拥有《自然》等知名学术期刊的出版巨头,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自然科研”正式签署了《旧金山科研评估宣言》。《自然》杂志表示,理解和回应科研人员的需求,与科研共同体合作,推动科研评估政策和标准制定是自然科研的核心使命,也是签署DORA的重要原因。
国内资讯
1. 日前,国家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下发了《全国肿瘤体细胞突变高通量测序检测第一次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报告》。此次测评,共有来自18个省(市、自治区)的102个实验室参加,其中92家实验室回报了结果,10家实验室未按时回报结果。本次质评中,合格率为52.3%(48/92),满分实验室占总实验室数的45.7%(42/92)。
2. 4月28日,在全国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科技部日前印发《“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重点突破一批生物技术前沿成果,用生物技术推动医药、农业、资源、环保等领域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将超过4%。
3. 4月28日,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会议在京召开,审议通过第13批国家“千人计划”拟引进人才名单,并对近期海外引才工作作出部署。第13批国家“千人计划”引进工作于2016年5月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成员单位严格按照要求和程序开展遴选工作,确定拟引进人员944人,入选率为16.5%。
该文章由WP-AutoPost插件自动采集发布